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 内容页

发烧、咳嗽、皮肤瘙痒,一个奇妙方,退烧、止咳、止痒,例不虚发|当前热议

来源:神希园 发布时间: 2023-02-11 20:53:04

古往今来,但凡中医治病,都是离不开方药的,即便是针灸按摩以及其他中医自然疗法,实际上也是方药,不过人们更习惯将中药组成的方剂称为正统的方药。只要熟悉中医的人都知道,在古今妙方中,都知道医圣张仲景的 《伤寒杂病论》被誉为“方书之祖” 。

在《伤寒杂病论》的几百个方剂中,有两个方剂堪称医圣张仲景所传之方的“比肩二圣”,它们就是桂枝汤和麻黄汤, 桂枝汤被誉为“千古第一方” “伤寒第一方”; 麻黄汤被誉为“返魂汤” ,都是实力相当的方子。可是有没有人想过,如果把这两个方子合在一起,又会有怎样的“火花”呢?


(资料图)

桂枝汤与麻黄汤进行合方,张仲景不仅想过,还实操过,而且一合就是两个方,一个是 桂枝麻黄各半汤 ,另一个是 桂枝二麻黄一汤 。只是可惜的是,这两个桂枝麻黄汤在后世的临床运用中,逐渐被人们遗忘,真是“宣纸上走笔至此搁一半”,讲真,这个结局实在是让人遗憾。

对于两个桂枝麻黄汤,颇有影响力的应该是麻黄桂枝各半汤,但是《汤头歌诀》在编辑桂枝汤的歌诀时,就把桂枝麻黄各半汤写进去了,并用一句“ 太阳如疟此为功 ”来归纳它的作用,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句话,让后世医家一般找不到使用这个方剂的场景,但尽管如此,也依然有人在运用它来治病救人。

我们先来看看桂枝麻黄各半汤,它由“ 桂枝一两十六铢,芍药、生姜、甘草、麻黄各一两,大枣四枚,杏仁二十四枚 ”,其中桂枝要去皮,甘草要炙,麻黄要去节,杏仁要用汤浸后去皮尖,煎煮方法,依然是麻黄要先煎,煮一二沸后,去上沫,再与其他中药一起煎,最后取得药液360毫升,每次服用120毫升。

桂枝麻黄各半汤虽然方名是两方各半,但实际上它只取了桂枝汤和麻黄汤两个方剂剂量的三分之一。它取了麻黄汤的“发汗解表”的作用,又取了桂枝汤的“调和营卫”的作用,从某种程度上弱化了麻黄汤的“发汗能力”,但却“ 刚柔相济,从容不迫 ”;让桂枝麻黄各半汤既有“小汗解邪”的功效,又无“过汗伤正”的弊端[1]。

桂枝麻黄各半汤由桂枝汤和麻黄汤两方合成,那么,组成的新方在配伍上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呢?全方以 桂枝、麻黄 两味中药 为君药 ,麻黄主要起到“发越阳气、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作用,桂枝主要起到“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散寒止痛”的作用;以 杏仁、白芍药为臣药 ,杏仁主要起到“宣降肺气、驱散风寒、去痰止咳、降气平喘”的作用,白芍主要起到“养血荣筋、缓急止痛、柔肝安脾”的作用; 生姜、大枣为佐药 ,生姜主要起到“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的作用,大枣主要起到“补脾益气、养血安神”的作用; 炙甘草为使药 ,主要起到“补益脾气、去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的作用。

对于桂枝麻黄各半汤,也有人对它进行药理研究,发现它具有解热、镇痛、 抗流感病毒 、抗炎、平喘、免疫干预、抗过敏、降糖等作用[2];临床上可用于荨麻疹、老年性皮肤瘙痒症, 感冒,外感高热,咳嗽 ,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紫癜、湿疹、神经性皮炎、皮肌炎,以及糖尿病、肾病等合并皮肤瘙痒症等病症[2]。

除此之外,桂枝麻黄各半汤还可治疗 低热不退 [3],变应性血管炎[4],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外感,末梢神经炎合并外感[5],病态窦房结综合征[6],皲裂疮、面部瘙痒并痤疮、神经性皮炎、小儿感冒、外感头痛[7],风寒恋肺感染后咳嗽[8],呼吸道感染后咳嗽气道炎症[9]等疾病。

明代医学家许宏认为,“ 此一方变化无尽 ”,如果“人能善取”,“ 用之如神 ”。并且详细解读了这个奇妙的方剂,他指出,中风证如果见寒脉,如果用桂枝汤,又碍于脉浮紧;如果用麻黄汤,又碍于自汗出。伤寒证见风浮,如果用麻黄汤,又碍于脉浮缓,恐汗出反成漏;如果用桂枝汤又碍于无汗出,服用恐怕会烦躁闷乱。对于风寒邪气郁遏夹杂、虚实夹杂,单纯用桂枝汤,可能会助长内热,导致表证不解;单纯用麻黄汤,有可能导致发汗攻邪太过,因此,桂枝麻黄各半汤具备桂麻二方之长,“主之最良”。

有不少人对桂枝麻黄各半汤的方药剂量表示疑惑,张仲景为什么按照桂枝、麻黄二汤三分之一的剂量配方煎药呢?桂枝麻黄1/3剂量配方煎液通过不同服药次数实现了桂枝麻黄 全量比、半量比、1/3 量比 的不同方剂治病效果,这也就是仲景为何两方各取1/3 剂量而命名为“ 各半汤” 的原因所在[10]。

总而言之,桂枝麻黄各半汤,其实也是一个经典名方,对于诸如 发烧、咳嗽、皮肤瘙痒 等疾病,但凡用对了,基本上效如桴鼓、例不虚发。有一个现象应该值得我们深入研究,那就是如果以桂枝麻黄各半汤为基础,抛开药量不谈,进行加减化裁,你会发现,《伤寒杂病论》中有太多的经方都与它有关了。若重视仲景经方,那么对此方,也应予以重视,应该发挥它更大、更广的临床用途。

参考文献

[1]韩爱民,郑丰杰,李凯.《伤寒论》桂枝麻黄各半汤辨析[J].河南中医,2005,25(12):9.

[2]张保国,刘庆芳.桂枝麻黄各半汤药理研究与临床应用[J].中成药,2012,34(3):539-541.

[3]陈维彪.桂枝麻黄各半汤治低热不退二例[J].新中医. 1988,(10):45.

[4]金超.桂枝麻黄各半汤新用举隅[J].江苏中医,1994,15(9):36-37.

[5]宋俊生,谷林.桂枝麻黄各半汤应用举隅[J].新中医,2006,38(1):72-73.

[6]周海虹.桂枝麻黄各半汤新用[J].光明中医,2008,23(1):12-13.

[7]李晶,骆芳,黄刚.桂枝麻黄各半汤临证举隅[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6,22(7):977-978+981.

[8]王春林,王丽萍,毛志远.桂枝麻黄各半汤治疗风寒恋肺感染后咳嗽的免疫干预机制研究[J].浙江中医杂志,2019,54(12):901-903.

[9]王春林,王丽萍,毛志远,等.桂枝麻黄各半汤对呼吸道感染后咳嗽气道炎症介质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9,37(4):981-984.

[10]王金成,刘莎.桂枝麻黄汤服法与剂量关系[J].河南中医,2014,34(2):193-194.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家居头条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20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