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 内容页

每日简讯:灯笼的由来简介10字_灯笼的由来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 2023-06-07 19:59:51

1、流传较广的一个说法是:元宵节打灯笼的习俗始于东汉时期,东汉明帝刘庄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

2、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

3、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资料图】

4、唐开元年间,为了庆祝国泰民安,人们扎结花灯,借着闪烁不定的灯光,象征“彩龙兆祥,民阜国强”,花灯风气从此广为流行。

5、  关于打灯笼的由来,民间还有一种有趣的说法。

6、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

7、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光。

8、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偷偷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

9、一个聪明人想出个法子,他让大家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这3天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天兵已经放过火了。

10、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3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而作罢。

11、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挂灯笼,来纪念这个日子  有纸灯笼又可能是在东汉纸发明之后,元宵观灯的习俗起源於汉朝初年,但也有相传唐明皇于元宵节在上阳宫大陈灯影,是为了庆祝国泰民安,才扎结花灯,藉著闪烁不定的灯光,象徵著「彩龙兆祥,民阜国强古人用于照明的,防风又美观主要是为了防风 灯笼与中国人生活息息相连,庙宇中、客厅里,处处都有灯笼。

12、仔细推算,中国有灯是秦汉以后的事,有纸灯笼又是在东汉纸发明之后。

13、  中国的灯笼,不仅是用以照明,它往往也是一种象徵,吴敦厚说,他以前做新娘灯(即宫灯)就代表婚礼喜庆;竹篾灯则告示这是丧葬场合;伞灯(字姓灯),因「灯」与「丁」语音相同,意味著人丁兴旺。

14、所以,过去每家都有字姓灯,悬挂在屋檐下和客厅中。

15、今天迎神赛会上,神明的阵头前仍有两盏大灯笼,就是这种习俗的延续。

16、 关于打灯笼的由来有很多种说法,流传较广的一个说法是:元宵节打灯笼的习俗始于东汉时期,东汉明帝刘庄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

17、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

18、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19、唐开元年间,为了庆祝国泰民安,人们扎结花灯,借着闪烁不定的灯光,象征“彩龙兆祥,民阜国强”,花灯风气从此广为流行。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

关键词: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家居头条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20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