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半月谈 本报记者 夏金彪
近期,随着新一批大学毕业生步入职场,北京市面向大学毕业生推出的3000余套(间)保障性租赁房(以下简称“保租房”)陆续迎来新主人。
(资料图)
目前,北京市为了推进保租房建设,除了盘活闲置存量之外,还不断拓展保租房供给。不久前,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发布了《关于面向社会广泛征集我市保障性租赁住房意向实施项目的通知》,面向北京市全域广泛征集保租房意向实施项目,探索建立北京市首个保租房储备项目库。
据了解,在此次征集期间,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将会同市区相关部门对意向实施项目进行评估,具备条件的项目将纳入年度建设筹集计划并享受相关支持政策,包括简化审批流程、土地支持政策、税费支持政策和金融支持政策。
自从住房市场化改革以来,我国住房市场不断完善,人们的住房需求进一步得到满足,但我国住房租赁却发展滞后。数据显示,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问题比较突出,这部分群体购房比例低、以租房为主,但市场供应的租赁住房普遍户型大、租金高,缺少与这一群体经济能力相匹配的小户型、低租金住房供给。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发展保租房,着力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困难问题。早在2021年7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就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意见》,首次在国家层面明确了我国住房保障体系的顶层设计,提出建设以公租房、保租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并明确了保租房基础制度和相关支持政策。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明确,“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作为今年政府的重点工作之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在全国两会期间表示:“要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的供给和长租房的建设,重点解决好青年人、新市民的住房困难问题”。
目前,全国已有30多个省份陆续出台了加快发展保租房的实施意见,40个重点城市提出了“十四五”保租房的发展目标,并制定了具体的实施办法与方案。
其中,“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具有庞大的租赁住房需求,也是保租房供应的重镇。数据显示,在“十四五”期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将分别计划筹建新增保租房合计超200万套(间),在“十四五”总筹建规模中占比约三成。
保租房由政府主导,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是稳定可靠的租赁型住房种类,以建筑面积不超过70平方米的小户型为主,租金低于同地段、同品质的租赁住房。保租房供给遵循“多主体投资、多渠道供给”原则,并且“谁投资、谁所有”。
同时,政府提供地价让渡、税费减免、民用水电气、中央补助资金、金融支持以及加快审批流程等六方面的政策支持,以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为新市民、青年人提供需求更加匹配、价格更可负担的租赁住房。
今年以来,各地方政府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纷纷明确“十四五”时期保租房的供应目标,并细化落实有关政策,在土地、财税、金融等方面给予支持,引导多主体投资、多渠道供给,保租房有望迎来快速发展。
可以预见,随着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加快建立,保租房将不断托起新市民、青年人的“安居梦”。
Copyright © 2015-2022 家居头条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20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